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0-11-23 09:45 浏览次数 :
好人有好报,恶人得恶报,是人类一种共通的情感和愿望。
无论是东方的佛教、道教,还是西方的天主教、基督教,以及伊斯兰教等,都普遍持有这种信念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、“好人上天堂,坏人下地狱”!
然而,现实情况却并不总是与人们的愿望和宗教的宣扬相符。
行善不得善、作恶不得恶,甚至行善得恶、作恶得善的现象,也比比皆是,就像中国老话说的,“好人不长命,坏人活千年”。
对这种善恶错乱的“负能量”现象,佛教和道教基于各自的理论,都作出了“正能量”的解释。
佛教的解释是基于其业报轮回的思想。按照佛家的说法,我们的生命受自己过去的“业力”支配,不断轮回。
这个业力是永远不灭的,它能影响我们一秒、一分、一天以及几年、几十年后的未来,乃至于他生永劫的未来。这就是“因果报应”。
而且这种“报应”是不能抵消的,即干了一件坏事,不能用做一件好事去冲抵。
今天造了恶业,将来必受恶报,没办法避免;明天做了善业,等前面的恶报受完了,善报就会到来。
按照这种理论,所谓“好人没好报”,其实是个伪命题。当我们把时间放大到一辈子、几辈子甚至永生永世来看,善恶终会有报。
一个常做善事的好人,现在为什么受苦呢?这是因为他过去造了恶业,是业力在发挥作用;而他现在所造的善业,未来也必然给他带来善报。所以人一定要多做好事,少做坏事!
再来看道教的说法。道教的解释与佛教有相似之处,但也有根本的不同。
佛教讲“因果”,道教讲“承负”。什么叫“承负”呢?简单来说,周蕙就是前辈行善,今人得福;今人行恶,后辈受祸。
所以,为什么有的好人没好报?就是由于“承负”使人蒙受的,因为你的祖先造了恶,你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;而如果你积极行善,你的子孙就会得福。
“承负说”首见于道教早期经典《太平经》。而其思想渊源可能在中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。
《易经·文言传》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已经蕴含了这种善恶报应的思想。
表面上看,佛道两家都是在讲善恶有报,都是在劝人向善;但二者的思想根底却完全不同。
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,佛教善恶报应的主宰力量是“业力”,而道教“承负说”的主宰力量是“上天”,是“天道赏善罚恶”。一种是自力,一种是他力,一种是内力,一种是外力。
总之,佛教善恶报应的理论基础是其业报轮回的思想;而道教善恶报应则与天人同构等中华传统思想紧密相关!
/End.
~如果您觉得还不错,
别忘了点赞、转发和关注哦!
~您的举手之劳,
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!
古今神秘文化
小传统,大视野